“跟著文物去旅行”漳州市首屆文博短視頻大賽采風活動舉行

采風團在漳州市博物館合影留念。李昌乾攝
人民網漳州5月6日電 (蘇海森)5月5日,在第47個“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跟著文物去旅行”漳州市首屆文博短視頻大賽采風活動啟動,40多名媒體記者、網絡大V、高校師生集中打卡漳州代表性文博資源,用創意短視頻方式記錄、展示、宣介漳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進一步擴大漳州文博宣傳面和影響力。
采風團打卡漳州市博物館。漳州市博物館成立于1988年,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3A級旅游景區,新館總建筑面積36700㎡,為目前福建建筑體量最大的博物館。該博物館館藏文物以青銅時代虎林山出土文物、漳州窯瓷器、近現代名家書畫作品、海絲貿易銀元及地方非遺產品為主要特色,經鑒定的文物有11098件,文物儲量豐富、特色鮮明、精品紛呈。李昌乾攝
此次采風活動中,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采風團先后參觀漳州市博物館、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漳州文廟、漳州古城石牌坊、龍海區博物館,近距離觀賞各類文物,領略中華文化之美。
采風團參觀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又名“芝山紅樓”。 據史料記載,1932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翻過武夷山,跨過汀江,一路攻下漳州。攻克漳州后,毛澤東曾在芝山紅樓居住、工作20多天。這期間,他主持召開東路軍師以上干部會議,并親自指導地方黨組織,為發展閩南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館內展出了紅軍攻克漳州以及大量閩南地區革命活動的黨史資料。李昌乾攝
據悉,本次采風活動系“跟著文物去旅行”漳州市首屆文博短視頻大賽的配套活動。
大賽以漳州市域內的各個不可移動文物點或者是收藏在博物館內各類文物為創作征集內容,征集一批富有漳州文博特色的短視頻作品,并開展展播和推廣活動,進而推進2023年漳州全市博物館提升年活動,進一步擴大漳州文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大賽于今年4月中旬啟動,作品征集階段為4月19日—5月17日。作品征集完成后,主辦方將組織專家初評,確定50部入圍作品,并對入圍作品進行展播及網絡投票。大賽作品終評將于6月份舉行,最終將評選出一等獎作品1件、二等獎2件、三等獎3件、優秀獎10件,并進行頒獎、獲獎作品線上展播推介等。
采風團打卡漳州文廟。漳州文廟始建于北宋慶歷四年(1044),總面積近10000平方米,規制宏敞,雄偉壯觀。2001年6月,漳州府文廟大成殿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昌乾攝
漳州位于福建南部,建制于公元686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歷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閩南文化主要發祥地、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核心區,也是“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重要節點城市和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城市,歷代文風鼎盛,源遠流長。
采風團打卡漳州石牌坊。漳州石牌坊采用石仿木結構,以青石和白石相間建造。坊上遍布精美的雕刻裝飾,采用陰刻、浮雕、鏤雕等不同手法,雕刻出花卉、飛禽、瑞獸、人物等。1996年漳州石牌坊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昌乾攝
文物,是人類歷史遺存中的瑰寶,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歷經千年的文化積淀,在漳州大地留下了浩如星海的文化遺產。目前,漳州共有不可移動文物473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39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36處。全市共有13個國有博物館(紀念館)、1個非國有博物館。
在龍海區博物館,采風團近距離參觀文物。龍海區博物館始建于1989年,是一所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5136件/套,設有1個基本陳列廳和2個臨時展覽廳,總面積約5906平方米,展廳面積約3000平方米。李昌乾攝
此次采風活動由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漳州市博物館、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承辦,薌城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閩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閩南師范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閩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閩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漳州城市職業學院文創系共同協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