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以包容審慎監管助力新興產業發展

2022年,福建的直播電商帶貨總交易量為8.77億件,在全國直播電商市場中,福建省主播數量排名第7位,總數量已達29593個,直播帶貨產業規模初步形成。為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日前,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出臺16條包容審慎監管舉措助力新興產業發展,印發《關于印發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的指導意見》,選定助力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在市場監管領域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防止簡單封殺或放任不管,讓監管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搭建“有需必應”綠色通道,快速響應企業需求。開展“沙盒監管”和觸發式監管試點,設立新興產業企業掛鉤聯系制度,安排專人負責。從企業注冊、網絡經營、商標注冊、產品質量、廣告合規、投訴舉報等方面,以跨前服務強化預防式監管,靠前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開展專業化“體檢式”“啄木鳥式”合規性指導和培訓服務。
比如過去幾年,“幫買幫送”“外賣配送”等互聯網同城快送新業態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創造了千萬級就業機會。但是,由于國家法律法規仍未對這一新業態進行立法,對提供互聯網同城快送服務的平臺企業和從業人員都造成不同程度的限制。省市場監管局首創發布《福建省同城快送經營者履行社會責任指引》,引導美團、餓了么、達達等平臺企業加強企業管理,守法合規經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使政府和平臺企業形成監管合力,共同維護新興業態的健康發展。
定制“無事不擾”包容環境,切實減少執法擾企。對新興產業企業,設置“初創包容期”,加強政務服務、行政指導,積極幫助解決發展難題,特別是對誠信守法的經營者,加大支持和激勵力度。對輕微違法新興產業企業進行建檔管理,設置“審慎觀察期”,給予一定的自我糾錯期限,采取預警提醒、行政告誡、說服教育等非強制性手段,指導企業自糾自改。建立新興產業企業輕微違法行為容錯糾錯機制,為企業留足發展空間。
比如針對網絡短視頻、直播電商新業態,福建省市場監管局開展了網絡專項監測和線下經營情況核查,摸排網絡直播平臺17家、短視頻平臺35家以及MCN(網紅經紀公司)機構12家,引導通過網絡直播從事經營活動的網紅、代購、小額交易自然人網店辦理注冊登記,依法開展網絡交易,享受“初創包容期”政策紅利。
目前,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已將探索包容審慎監管作為全省市場監管重點工作任務,將持續探索“沙盒監管”和觸發式監管等創新改革,不斷求解“有需必應”和“無事不擾”,探索新興企業監管服務最優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